影響睡眠的因素
睡眠是影響免疫力的一個重要因素,睡眠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很密切、很直接,如果睡眠狀態好了,免疫力就會增強,就可以抵御各種疾病和病原體的侵襲。
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,將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「世界睡眠日」。2021年世界睡眠的主題是:「良好免疫源於優質睡眠」。
我們都知道免疫力對身體重要性,那麼怎樣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呢?
方法也是很多的,除了飲食方面,營養方面,我們經常忽視的一個最好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就是睡眠。睡眠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生理狀態,有助於消除疲勞、恢復體力,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01
萬萬沒想到,增強自己的身體免疫力,靠睡覺就可以實現,這並是混編亂造,而是切切實實有研究數據證明的。
新冠肺炎疫情下國人睡眠質量評估顯示,睡眠質量與人體免疫力呈正相關,38.8%的人因長期睡眠障礙導致免疫力下降。
事實證明,睡眠從7小時減少到4小時,則免疫力會下降 50%。熬夜後,免疫細胞活性會下降28%,補充睡眠後又會恢復正常。深度睡眠時,人體的免疫系統得到某種程度的修整和加強,體內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及其所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增加,產生抗體能力增加。
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不僅會降低人的身體免疫力,同時還會使人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,譬如肝臟疾病,肺部疾病,腸胃疾病等等。如果睡不好的話,還會使人的情緒受到影響,而且長期的睡眠不足還會使人患上癌症的風險升高,因此一個好的睡眠非常的重要,我們要提升自己的身體免疫力。
02
改善睡眠需從心理、生理、環境三方面著手。
(一)心理方面:
每天晚上數羊從一數到一千都沒能睡著,在這樣的人比比皆是,現在有很多人其實都是處於失眠的狀態的,睡眠不足的問題也是常見的問題,而睡眠不足會扭曲我們調節情緒的能力,據調查顯示,有睡眠障礙不僅白天功能受影響,注意力下降、反應能力下降,而且還會引起煩躁、焦慮、抑鬱、等問題。要改善睡眠,心境平和很重要,改善睡眠要從改善我們心理開始。
(二)生理方面:
我們要瞭解睡眠是機體的自我保護,睡眠不僅使身體得到休息,恢復體力,還能讓大腦得到休息,恢復腦力。而睡眠週期交替出現,睡眠大體上可分淺睡和深睡兩種狀態。在一次正常睡眠週期中,深睡和淺睡是交替進行的。人入睡後會很快進入深睡,且逐漸加深,達到沉睡狀態。一般一夜睡眠約有4至6個週期,而且隨著週期進行,深睡眠時間變短,淺睡眠時間增加,直到早晨醒來。
睡眠結構與年齡有關,一般每天睡6~7個小時,而且睡眠不連續,往往時睡時醒。睡眠狀態的分布也隨著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。
睡眠質量,睡眠的好壞,不僅取決於睡眠時間的長短,更取決於睡眠的深度。好的睡眠應該是醒後全身輕鬆、疲勞消失、思路清晰、精神飽滿、精力充沛。
(三)環境方面:
安靜的環境是睡眠的基本條件之一。在嘈雜的環境中,人會感到心情煩躁,是無法很快安心入眠。
光線要暗。在明亮的光線下入睡,會導致人睡眠不安穩,淺睡期增多,影響褪黑素分泌。因此,臥室光線不宜過亮,保證在無光或柔和暗光下入眠,窗簾也應以冷色調為佳。
臥室要保證溫、濕度相對穩定。通常來說,室溫一般以20℃為佳,濕度以60%左右為宜,睡眠環境過冷或過熱可能會影響睡眠。
我們現在很多人經常的熬夜、睡眠時間不足,這對免疫力是會有不小的影響的。而我們要提高免疫力,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是非常必要的。睡眠能夠增強免疫力、抵抗疾病,優化睡眠時長、睡眠效率和深睡眠都有助於提升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反應。
影響睡好覺的因素有哪些?
《世界睡眠日中》指出打鼾、多夢是阻礙國民睡眠質量的兩大因素。隨著年齡增長,打鼾者的比例也在逐漸提高;過度疲勞、肥胖、嗜酒等均是誘發因素。
影響睡好覺的因素是比較繁雜的,大概有以下幾方面:
①睡眠環境
溫馨舒適的睡眠環境有利於改善睡眠質量、延長睡眠時間,包括適宜的臥室溫濕度、柔和的燈光等。
睡覺時室內溫度在20~23℃為宜。夏季室溫25℃時,建議將相對濕度控制在40%~50%之間;冬季室溫18℃時,建議將相對濕度控制在50%~65%之間。一般認為>50分貝的噪音就會影響睡眠,長期連續的噪音會引起多夢、易醒,深睡眠時間減少。臥室的燈光不宜太刺眼,過量的光線會抑制松果體分泌褪黑素。柔和、偏暗的燈光會促進睡眠。
②睡眠衛生習慣
好習慣決定好睡眠。
規律作息是最重要的睡眠衛生習慣。作息時間不規律會導致入睡困難、頻繁醒來、早醒、睡眠質量不高等問題。
晚上不要大吃大喝,尤其是攝入油炸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中醫認為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胃腸舒服、和順才能保證優質睡眠。睡前3小時避免劇烈的鍛鍊。睡前不要玩手機、打遊戲等。蝸牛睡眠的數據顯示,睡前玩手機的人群比不玩手機人群的失眠比例高13.4%。
③軀體疾病
慢性內科疾病患者患者往往報告有失眠症狀,而失眠人群罹患各類內科疾病的發生率顯著高於非失眠人群。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失眠可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發病風險。
④精神障礙
大約有70%~80%的精神障礙患者均報告失眠症狀,而大約50%的失眠患者同時患有一種精神障礙(如焦慮障礙、抑鬱障礙、雙相情感障礙、精神分裂症、人格障礙、痴呆等)。其中,失眠與焦慮、抑鬱存在密切而複雜的聯繫。睡前泡泡腳或聽聽舒緩的音樂或進行30~45分鐘的冥想,有利於身心放鬆,促進睡眠。
⑤其他
煙酒
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心跳加快,引起快速腦電波運動,導致吸煙者入睡困難、睡眠結構片段化、深睡眠減少,且更容易覺醒。睡前喝酒雖能縮短入睡時間,但深睡眠時間顯著減少。此外,酒精是利尿劑,會導致夜晚醒來上洗手間的次數增多;酒精還會使頸部肌肉鬆弛,使打鼾者的鼾聲更嚴重。一般而言,睡眠不良者在睡前4小時內不宜喝酒。
寢具
影響睡眠的寢具主要包括床、床墊、枕頭等,正確選擇寢具與睡眠質量有重要的關係。床要以能長期支撐人體脊椎又釋壓的床墊為最佳,床太寬容易使人心理不安,床太窄容易掉床或活動受限。如果身體與床面的接觸面積過小,會使承受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,導致夜間過多的翻身而使人產生淺睡眠的現象。睡覺打鼾的人,不宜使用過高的枕頭。
睡姿
對於健康成人,仰臥位是最佳睡姿。側臥位會壓迫肺和心臟,影響呼吸,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不過對於睡覺打鼾的人,仰臥位會加重打鼾,右側臥位是最佳睡姿。
過勞
輕度疲勞可促進入眠,但過度疲勞則會妨礙睡眠。如果睡前還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,則夜間容易醒來,且起床時會產生疲乏和多夢。長此以往,可能導致焦慮、失眠甚至抑鬱。